基于文化价值观的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选择——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29
作者
杨永春
谭一洺
黄幸
刘定惠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转型期; 文化价值观; 中国城市居民; 住房选择; 成都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3 [房地产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在城市快速转型与变迁过程中,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选择既受限于传统文化价值观长期根深蒂固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国家现代文化思潮的不断冲击,从而确立了随时代变迁的多样化的文化价值观体系。基于文化价值观视角,分析了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选择模式和机理,初步构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选择的理论模型。进而,以成都市为例,采用大规模面对面深度访谈式调查方法获取原始数据,揭示了文化价值观对中国居民住房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文化价值观一般会通过宏观和微观区位选择观、教育观、抚养和赡养观、婚姻观和养老观等四大途径单独或耦合影响城市居民住房的选择方式和结果,且随着后辈的成长和长辈年龄的增长,代际居住模式呈现出一种中国特有的家庭周期性分异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841 / 85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社会学视角下的住宅社会学研究 [J].
薛亚利 ;
唐利平 .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 7 (09) :18-20
[2]   中国城市的居住分异 [J].
李志刚 .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04) :12-18
[3]   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建立一种空间演化的制度分析框架 [J].
张京祥 ;
吴缚龙 ;
马润潮 .
城市规划, 2008, (06) :55-60
[4]   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 [J].
李志刚 ;
薛德升 ;
Michael Lyons ;
Alison Brown .
地理学报, 2008, (02) :207-218
[5]   单位制度变迁:透视中国城市转型的重要视角 [J].
柴彦威 ;
陈零极 ;
张纯 .
世界地理研究, 2007, (04) :60-69
[6]   “全球城市”极化与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高向东 .
地理科学, 2007, (03) :304-311
[7]   20世纪90年代广州市从业人员的社会空间分异 [J].
魏立华 ;
丛艳国 ;
李志刚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7, (04) :407-417
[8]   住房制度改革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影响 [J].
刘望保 ;
翁计传 .
人文地理, 2007, (01) :49-52
[9]   转型期城市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和产生机制:以南京市为例 [J].
刘玉亭 ;
吴缚龙 ;
何深静 ;
李志刚 .
地理研究, 2006, (06) :1073-1082
[10]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学研究 [J].
杨上广 ;
王春兰 .
社会, 2006, (06) :117-13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