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城市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和产生机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60
作者
刘玉亭 [1 ]
吴缚龙 [1 ]
何深静 [2 ]
李志刚 [3 ]
机构
[1] 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
[2]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地理学院
[3]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城市贫困; 低收入邻里; 类型; 产生机制; 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4 [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检查转型期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着重分析贫困人口集中的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及其产生机制。研究表明,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在邻里或社区层面上的集中。城市贫困人口在邻里层次上的集聚,导致三种类型低收入邻里的产生,包括老城衰退邻里、退化的工人新村和农民工集聚区(城中村)。分析表明,这些低收入邻里的产生源于国家导向的城市发展政策和国家福利住房供应制度,并在住房市场化和房地产导向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得以强化。基于南京市的实证分析和实地调查,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和低收入邻里的特征被检查,低收入邻里的产生机制得以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073 / 10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边缘社区:城市族群社会空间透视 [J].
饶小军 ;
邵晓光 .
城市规划, 2001, (09) :47-51
[2]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 [J].
艾大宾 ;
王力 .
人文地理, 2001, (02) :7-11
[4]   北京城市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其解困对策 [J].
马清裕 ;
陈田 ;
牛亚菲 ;
钱志鸿 .
地理研究, 1999, (04) :400-406
[5]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 [J].
吴启焰 .
城市规划汇刊, 1999, (03) :23-26+79
[6]   北京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J].
顾朝林 ;
C·克斯特洛德 .
地理学报, 1997, (05) :3-11
[7]   中国城市社会区域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 [J].
修春亮 ;
夏长君 .
城市规划汇刊, 1997, (04) :59-62+12
[8]   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 [J].
柴彦威 .
地理研究, 1996, (01) :30-38
[9]   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 [J].
许学强 ;
胡华颖 ;
叶嘉安 .
地理学报, 1989, (04) :38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