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地互动型”决策过程研究——基于节能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

被引:37
作者
苏利阳
王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政策制定; 央地互动; 节能目标分解; 节能目标责任制;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6.03.001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研究"何种绿色低碳政策是最优的"固然重要,但"政策是怎样出台的"这一问题同样无法忽视,因为决策机制是影响政策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决策过程中的府际关系出发,本文提出"央地互动型"政策制定过程框架,并以节能政策制定为例,探讨中国政策制定模式是否有利于做出高质量决策,从而有效应对资源环境挑战。研究发现:(1)中国政策制定具有"高层驱动、行政主导、央地互动"的特征,但是央地互动的模式是多样的,既有中央主导下的寻优模式,也有央地协商下的妥协模式,还有地方实践注入中央政策的学习模式;(2)尽管互动模式不同,但以"央地互动"为重要特征的决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策的科学制定,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分歧、促进政策"干中学",对完善节能政策起到了实质作用;(3)同时,政策制定过程仍存在制度约束不足、地方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科学支撑不够等问题。据此,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改进建议。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决策过程中的央地关系及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152 +15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中央政府“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 [J].
王绍光 ;
鄢一龙 ;
胡鞍钢 .
中国软科学, 2014, (06) :1-16
[3]   中央-地方互动与“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政策的制定过程分析 [J].
马丽 ;
李惠民 ;
齐晔 .
公共管理学报, 2012, 9 (01) :1-8+121
[4]   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程比较 [J].
李惠民 ;
马丽 ;
齐晔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7) :51-56
[5]   择优还是折衷?——转型期中国政策过程的一个解释框架和共识决策模型 [J].
陈玲 ;
赵静 ;
薛澜 .
管理世界, 2010, (08) :59-72+187
[6]   基于中央选择性控制的试验——中国改革“实践”机制的一种新解释 [J].
刘培伟 .
开放时代, 2010, (04) :59-81
[7]   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6) :111-133+207
[8]   “十一五规划”开局节能、减排指标“失灵”的制度分析 [J].
宋雅琴 ;
古德丹 .
中国软科学, 2007, (09) :25-32+87
[9]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86-99+207
[10]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J].
金乐琴 ;
张红霞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 (12)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