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决策机制中的“央地共治”——兼论当代中国央地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被引:24
作者
闫帅
机构
[1]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央地关系; 地方主义; 央地共治; 公共决策机制;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2.04.011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我国的央地关系相继走过了"集权制"下的"央主地从"、"分权制"下的"地方主义"以及"分权—合作制"下的"央地共治"等三个阶段。"央地共治"模式的提出,既改变了"央主地从"模式下中央对于公共决策权的垄断,也改变了"地方主义"模式下只强调"分权"而不强调"合作"的弊端。从决策—执行一体性来看,中央政府要想改变地方政府在执行中的"不合作",就需要在决策中采取"合作"。由此,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上逐渐向地方开放,并表现为决策权力上的地方分享、决策主体上的地方参与、决策过程上的地方影响,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人大决策权的变迁与决策权的制约监督 [J].
陈国权 ;
周盛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 (05) :27-34
[2]   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民主化——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例 [J].
胡鞍钢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43-50+158
[3]   相机授权体制下我国央地关系中的潜规则现象及其矫治——兼谈分税制后“驻京办”问题的实质 [J].
郭剑鸣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06) :25-32+24+125
[4]   超大空间的有效治理:地方自治导向的分权?——论我国纵向府际关系的制度变革 [J].
房亚明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3) :91-94
[5]   利益差别与政策博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另类解读 [J].
杨连强 .
重庆社会科学, 2006, (07) :101-105
[6]   “职责同构”批判 [J].
朱光磊 ;
张志红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01-112
[7]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与制度创新 [J].
吕丽娜 ;
高小健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0, (03) :15-18
[8]   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 [J].
谢庆奎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1) :26-34
[9]   健全的制度设计: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合作关系的关键 [J].
王绍光 .
国际经济评论, 1997, (Z1)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