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程比较

被引:5
作者
李惠民
马丽
齐晔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政策过程; 温室气体减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程具有明显的自上而下特征,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程则呈现出自下而上的特点。中美之所以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变化政策过程,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不同。中国集中式民主使中央政府具有绝对的政治权威,中央政府的决策能够迅速地传递到各级政府并得以实施。作为一个代议制国家,美国中央政府的决策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较大,立法过程更为复杂和漫长。在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下,中国的地方政府更关心经济增长;美国的经济已经高度发达,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心程度更高,同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环境立法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导致美国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自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美国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过程过于缓慢,但自下而上的政策形成体系使地方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更适合于自身情况,有助于实现较低的减排成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程具有高效性,但自上而下的政策形成体系忽视了地区差别,对各地方政府造成了较大的减排压力,从而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减排成本。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J].
樊纲 ;
苏铭 ;
曹静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4-14+64
[2]   碳预算方案: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 [J].
潘家华 ;
陈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5) :83-98+206
[3]   从边缘到中心: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 [J].
李海东 .
美国研究, 2009, 23 (02) :20-35+3
[4]   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进展性研究 [J].
赵绘宇 .
东方法学, 2008, (06) :111-118
[5]   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公平性分析 [J].
何建坤 ;
刘滨 ;
陈文颖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6) :14-17
[6]  
气候变化的政治.[M].(英) 吉登斯 (Giddens;A.)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  
气候变化的挑战与民主的失灵.[M].(澳) 希尔曼 (Shearman;D.) ; (澳) 史密斯 (Smith;J.W.)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8]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M].周黎安; 著.格致出版社.2008,
[9]   American policy conflict in the greenhouse: Divergent trends in federal, regional, state, and local green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policy [J].
Byrne, John ;
Hughes, Kristen ;
Rickerson, Wilson ;
Kurdgelashvili, Lado .
ENERGY POLICY, 2007, 35 (09) :4555-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