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220
作者
樊纲 [1 ]
苏铭 [2 ]
曹静 [3 ]
机构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3]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消费排放; 碳消费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3 [近现代经济思想(16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国际分工的深化以及各国消费模式的差异已经成为气候谈判中界定各国排放责任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长期的、动态的视角,提出根据最终消费来衡量各国碳排放责任的理论,并根据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关系,计算了两个情景下1950—2005年世界各国累积消费排放量,发现中国约有14—33%(或超过20%)的国内实际排放是由他国消费所致,而大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则相反。进而,我们从福利角度讨论了以消费排放作为公平分配指标的重要性,从而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扩展为"共同但有区别的碳消费权"原则,建议以1850年以来的(人均)累积消费排放作为国际公平分担减排责任与义务的重要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4+64 +6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 [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
刘世锦 ;
张永生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4-13
[2]   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 [J].
姚愉芳 ;
齐舒畅 ;
刘琪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56-65+86
[3]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 [J].
刘强 ;
庄幸 ;
姜克隽 ;
韩文科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8) :46-55
[4]   碳排放与发展权益 [J].
潘家华 ;
郑艳 .
世界环境, 2008, (04) :58-63
[5]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 [J].
齐晔 ;
李惠民 ;
徐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8-13
[6]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 [J].
李丽平 ;
任勇 ;
田春秀 .
环境保护 , 2008, (06) :62-64
[7]   资本投入测量综述 [J].
孙琳琳 ;
任若恩 .
经济学(季刊), 2005, (03) :823-842
[8]   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 [J].
陈文颖 ;
吴宗鑫 ;
何建坤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850-853+857
[9]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10]   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 [J].
龚六堂 ;
谢丹阳 .
经济研究, 2004, (01) :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