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贸易隐含碳——基于生产侧与消费侧碳排放的视角

被引:6
作者
齐绍洲 [1 ,2 ,3 ,4 ]
张振源 [2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3]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4] 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经济增长; 生产侧碳排放; 消费侧碳排放;
D O I
10.19511/j.cnki.jee.2017.02.001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在贸易全球化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本文在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增长在生产侧和消费侧对碳排放影响的差异以及贸易隐含碳出现的原因,并构建了计量回归模型,借助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得到的结论包括:生产侧碳排放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且增速逐渐放缓;消费侧碳排放不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线性正相关的关系;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向)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且随着经济增长,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向)下降的速度会逐渐放缓;贸易隐含碳与本国的经济增长相关度不大,而与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关系更为紧密,在整个样本中,"向底线赛跑"效应明显,贸易开放会显著提高一国的贸易隐含碳。我们应该把握经济增长与贸易隐含碳的客观规律,意识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隐含碳问题,运用合理的政策工具,杜绝"向底线赛跑"的现象出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7+35 +3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彭水军 ;
张文城 ;
孙传旺 .
经济研究, 2015, 50 (01) :168-182
[2]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印度对外贸易隐含碳研究 [J].
赵玉焕 ;
田扬 ;
刘娅 .
国际贸易问题, 2014, (10) :77-87
[3]   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美贸易隐含碳问题研究 [J].
赵玉焕 ;
李洁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2) :28-34
[4]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排放责任研究 [J].
闫云凤 ;
赵忠秀 ;
王苒 .
世界经济研究, 2013, (06) :54-58+86+88
[5]   海峡两岸贸易隐含碳排放问题研究 [J].
张传国 ;
洪琴 .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05) :104-114
[6]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LMDI [J].
杜运苏 ;
孙辉煌 .
世界经济研究, 2012, (11) :44-49+88
[7]   基于LMDI方法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分解 [J].
王媛 ;
魏本勇 ;
方修琦 ;
和夏冰 ;
杨会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2) :141-146
[8]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贸易调整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 [J].
周新 .
管理评论, 2010, 22 (06) :17-24
[9]   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 [J].
陈迎 ;
潘家华 ;
谢来辉 .
经济研究, 2008, (07) :11-25
[10]  
中国能源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魏一鸣等著,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