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管理层”还是“约束大股东”?基金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

被引:45
作者
曾志远 [1 ]
蔡东玲 [2 ]
武小凯 [2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
基金持股; 基金类型; 控股股东侵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采用2009-2017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基金持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对两条影响途径(监督管理层和抑制控股股东侵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基金持股比例增加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价值,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而增强,同时这种效应只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显著,在国有企业中则不显著;(2)按投资策略分类发现,除主动型和被动型基金外,准指数基金持股也可以提升公司价值;(3)在控制了基金数量后,基金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与发达国家基金持股主要通过监督管理层来提升公司价值的传导途径不同,我国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7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社保基金持股与企业盈余质量: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J].
李春涛 ;
薛原 ;
惠丽丽 .
金融研究, 2018, (07) :124-142
[2]   控制权转让、产权性质与公司绩效 [J].
王甄 ;
胡军 .
经济研究, 2016, 51 (04) :146-160
[3]   谁是更积极的监督者:非控股股东董事还是独立董事? [J].
祝继高 ;
叶康涛 ;
陆正飞 .
经济研究, 2015, 50 (09) :170-184
[4]   退出威胁能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吗? [J].
姜付秀 ;
马云飙 ;
王运通 .
管理世界, 2015, (05) :147-159
[5]   基金持股行为特征与上市公司绩效——来自中国资本市场2005~2011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J].
史金艳 ;
刘芳芳 ;
戴望秀 ;
李延喜 .
系统工程, 2012, 30 (10) :10-18
[6]   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还是短期机会主义者? [J].
刘京军 ;
徐浩萍 .
金融研究, 2012, (09) :141-154
[7]   大股东能有效控制管理层吗?——基于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的案例研究 [J].
祝继高 ;
王春飞 .
管理世界, 2012, (04) :138-152+158
[8]   中国基金在投资中是否追求了价值? [J].
姚颐 ;
刘志远 ;
相二卫 .
经济研究, 2011, 46 (12) :45-58
[9]   集团控制与国有企业治理 [J].
武常岐 ;
钱婷 .
经济研究, 2011, 46 (06) :93-104
[10]   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 [J].
俞红海 ;
徐龙炳 ;
陈百助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1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