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新论

被引:29
作者
彭中礼
机构
[1]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主体; 意思自治; 行为能力; 有限拟制;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19.04.015
中图分类号
D922.17 [科学技术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是设计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未来法律制度的逻辑起点。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讨论亦比较多,概括起来有肯定说、否定说、代表说、委托说等观点。但是对于人工智能之"智"和"能"的理解不到位,因而已有学说的论证进路也就存有缺陷。考察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必须先考察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技术语境,然后考察人工智能是否具备权利能力或者行为能力。在设计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法律主体地位相关制度时,应当思考人工智能受人指令时的行为和人工智能的"自主行为";同时,还要从人工智能可能作为的行为性质考虑,即其为创造性行为、为损害性行为和为其他行为时需要不同的制度应对。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其主体地位的拟制只能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和领域,其发生作用的范围和领域有限,因而主体地位亦有限。基于人工智能行为类型化建构的有限拟制制度,是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最佳制度设计。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 [J].
彭诚信 .
人民法治, 2018, (18) :98-100
[4]   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哲学思考 [J].
孙伟平 ;
戴益斌 .
社会科学战线, 2018, (07) :16-22
[5]   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 [J].
吴习彧 .
浙江社会科学, 2018, (06) :60-66+157
[6]   人工智能主体资格及创作物权利归属研究——以法律拟制为视角 [J].
刘强 ;
徐芃 .
武陵学刊, 2018, 43 (02) :73-80
[7]   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J].
陈彩虹 .
读书, 2016, (11) :14-24
[8]   部分权利能力制度的构建 [J].
刘召成 .
法学研究, 2012, 34 (05) :121-135
[10]   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 [J].
乌尔里希·贝克 ;
王武龙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 (03) :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