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测算及驱动因子

被引:32
作者
胡美娟
周年兴
李在军
亓秀云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足迹深度; 足迹广度; 偏最小二乘回归;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度2001-2011年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南京市三维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1年南京市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6.5%,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年均0.79%的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生态建设、环境污染等是导致南京市生态足迹逐年上升的重要因素,而交流与贸易、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结构则有利于缓解生态压力扩大的态势;3)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显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工业废弃物排放量指标对南京市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大,与回归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未来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等提高城市生态建设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优化的自然资本利用国际比较 [J].
方恺 ;
高凯 ;
李焕承 .
地理研究, 2013, 32 (09) :1657-1667
[2]   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构建三维模型的新指标 [J].
方恺 .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267-274
[3]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南京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周静 ;
管卫华 .
生态学报, 2012, 32 (20) :6471-6480
[4]   河南生态足迹驱动因素的HiPLS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J].
贾俊松 .
生态学报, 2011, 31 (08) :2188-2195
[5]   重庆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J].
方建德 ;
杨扬 ;
叶堤 ;
周谐 ;
陈晓燕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337-1341
[6]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韩颖,汪炘.污染防治技术. 2009(02)
[7]  
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韩颖,汪炘.污染防治技术. 2009 (02)
[8]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9]   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 [J].
赵志强 ;
李双成 ;
高阳 .
生态学报, 2008, (05) :2220-2231
[10]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J].
王保利 ;
李永宏 .
生态学报, 2007, (11) :4777-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