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优化的自然资本利用国际比较

被引:68
作者
方恺 [1 ]
高凯 [2 ]
李焕承 [3 ]
机构
[1] 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系
[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自然资本; 三维生态足迹; 足迹广度; 足迹深度; 模型优化; 国际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维持自然资本存量恒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介绍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推导的区域足迹广度和区域足迹深度的计算公式,评估和比较2007年全球11个主要国家的自然资本利用状况,并分析模型优化前后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①全球自然资本流量的人均占用为1.71 hm2,人类需要1.55个地球才能支撑其资源消费量,化石能源碳排放是最主要的存量自然资本利用方式和生态超载驱动力;②各国的流量资本占用能力依次为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巴西>法国>德国>全球>意大利>中国>英国>日本>印度,存量资本消耗程度则基本呈逆向排列;③美、法、德等发达国家所利用的人均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应给予印、中等发展中国家一定的配额补偿;④模型优化后,全球人均足迹广度减少了0.09 hm2,足迹深度则增加了0.05,这更符合各国自然资本利用和生态赤字的实际;⑤中国面临增加国民收入和控制生态赤字的双重挑战,应将草地作为资本利用的优先方向,并适当控制城镇扩张速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657 / 16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自然资本核算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研究进展 [J].
方恺 ;
Heijungs Reinout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2) :1700-1707
[2]   基于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的中国自然资本利用省际格局 [J].
方恺 ;
李焕承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2) :1995-2005
[3]   基于生态足迹的自然资本利用状况国际比较 [J].
刘建兴 ;
许肃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S2) :633-638
[4]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009-1027
[5]   区域空间功能分区的目标、进展与方法 [J].
谢高地 ;
鲁春霞 ;
甄霖 ;
曹淑艳 ;
章予舒 ;
冷允法 .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561-570
[6]   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的变动规律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地理研究, 2009, 28 (01) :129-142
[7]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其定量分析 [J].
张志强 ;
曲建升 ;
曾静静 .
地理学报, 2008, (07) :693-702
[8]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J].
张雷 .
地理学报, 2003, (04) :629-637
[9]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地理学报, 2000, (05) :607-616
[10]   Towards a 3D National Ecological Footprint Geography [J].
Niccolucci, V. ;
Galli, A. ;
Reed, A. ;
Neri, E. ;
Wackernagel, M. ;
Bastianoni, S. .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1, 222 (16) :2939-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