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构建三维模型的新指标

被引:109
作者
方恺
机构
[1] 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足迹深度; 足迹广度; 三维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追踪自然资本存量消耗与流量占用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议题。系统阐述了国际上新近提出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概念与计算方法,重点对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两个指标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模型的主要优势,并通过引入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两个新指标对模型作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1961—2006年的中国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中国自1978年步入生态赤字时代以来,足迹深度增长了近2倍,足迹广度减少了11.84%,因自然资本流量不足导致资本存量大幅消耗已成为社会发展常态。到2006年时,中国需要2.9倍的国土才能持续支撑其资源消费量。研究表明,三维模型分别从时空两方面表征了人类对资本存量的消耗(足迹深度)和对流量的占用(足迹广度),增强了生态足迹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之间的可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经典模型的评估缺陷。最后指出了三维模型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脱钩指数:资源消耗、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定量表达 [J].
陆钟武 ;
王鹤鸣 ;
岳强 .
资源科学, 2011, 33 (01) :2-9
[2]   现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基础 [J].
张雷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4) :696-704
[3]   中国的生态服务消费与生态债务研究 [J].
谢高地 ;
曹淑艳 ;
鲁春霞 ;
肖玉 ;
章予舒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1) :43-51
[4]   中国1997—2006年可持续发展动态测度分析 [J].
马春 ;
孟伟庆 ;
鞠美庭 ;
李洪远 ;
张晓春 ;
郝翠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8 (06) :75-80
[5]   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差异辨析 [J].
钟方雷 ;
徐中民 ;
张志强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4) :401-407
[6]   中国196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生态学报, 2008, (01) :338-344
[8]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84-1493
[9]   Towards a 3D National Ecological Footprint Geography [J].
Niccolucci, V. ;
Galli, A. ;
Reed, A. ;
Neri, E. ;
Wackernagel, M. ;
Bastianoni, S. .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1, 222 (16) :2939-2944
[10]   Place oriented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 The case of Israel's grain supply [J].
Kissinger, Meidad ;
Gottlieb, Dan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0, 69 (08) :1639-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