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被引:425
作者
徐中民
程国栋
张志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3] 兰州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性测量; 张掖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 ,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型土地类型的面积 ,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进行比较 ,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分析总结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等 ,在此基础上 ,对张掖地区 1 99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 1 995年张掖地区人均生态赤字为 0 .3 4 hm2
引用
收藏
页码:1484 / 149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评介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02) :61-65
[2]   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计算与对策 [J].
曲耀光 ;
樊胜岳 .
中国沙漠, 2000, (01) :2-9
[3]  
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M].刘昌明等著;.科学出版社.1996,
[4]  
能源规划与系统分析.[M].邱大雄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5]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natural capital criticality to reg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J].
MacDonald, DV ;
Hanley, N ;
Moffatt, I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01) :7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