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悖论抑或治理问题——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48
作者
余成龙 [1 ]
冷向明 [2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项目制; 公共服务; 可持续发展; 三留守;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90315.00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项目制供给需要考虑公共产品自身的属性特点,当软公共服务也开始用项目制的形式供给时,其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一个"真问题"。本文通过对鄂北G市一个"三留守"关爱服务项目的深度观察发现,政府主导下的项目化并未修复前一阶段公益服务项目形成的自组织生态,村民反而从全面参与项目过程变为被动地服从于项目安排,其身份角色从服务的享受者和供给者(志愿服务者)转变成适应项目"包装"需要的"表演者"。当政绩目标达成后,因无法创造"增量政绩"而不受政府重视,潜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即暴露,进而使项目走向衰亡。因此,供给断层仅是表征性难题,治理失效才是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危机。项目制并非天生"短命",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融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8+176 +17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项目制的复合型碎片化:地方治理的困境——基于宋村项目制的分析 [J].
豆书龙 ;
王山 ;
李博 .
公共管理学报, 2018, 15 (01) :84-95+157
[2]   “项目制”运作方式下中西部农村社会治理的马太效应 [J].
杨善华 .
学术论坛, 2017, 40 (01) :30-34
[4]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异化”的表现、缘由与修正路径——以湖北M村为例 [J].
叶云 ;
王芊 .
湖北社会科学, 2016, (09) :72-78+87
[5]   “项目制”研究综述:基本逻辑、经验推进与理论反思 [J].
姬生翔 .
社会主义研究, 2016, (04) :163-172
[6]   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项目的运作困境及其解释——以华北W县的竞争性项目为例 [J].
许汉泽 ;
李小云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 (04) :49-56
[7]   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制供给的“内卷化”及其矫正 [J].
李锋 .
农村经济, 2016, (06) :8-12
[9]   农村公共物品的项目化供给及其异化效应 [J].
叶敏 .
新视野, 2016, (02) :72-77
[10]   项目制动员的碎片化及其治理研究——基于S县后扶项目的实证考察 [J].
杜春林 ;
张新文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5) :39-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