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异化”的表现、缘由与修正路径——以湖北M村为例

被引:14
作者
叶云
王芊
机构
[1]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项目“异化”; 公共参与; 修正路径;
D O I
10.13660/j.cnki.42-1112/c.013753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践情况的考察,深入分析和探讨在项目制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所呈现出的诸面。研究发现,在接受型项目制实践中,资源密集性的输入导致了基层治理的困境,村民参与程度不足、村庄民主形式化成为项目制实践中的主要特点。弱势村民阻工、强势村民争夺资源、政府直接干预项目客观运作等现象导致了项目制运作的异化。只有将"政府主导"向"多元协同"的建设模式转变,以"内生"模式为路径来激活公共参与、强化组织建设、完善项目监督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才可能真正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8+87 +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城市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市边缘区聚落阶层权力转变 [J].
叶云 ;
聂虹 ;
袁丰 ;
李一霏 .
湖北社会科学, 2014, (12) :47-51
[2]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成因及其治理 [J].
朱圣明 .
观察与思考, 2014, (01) :61-68
[3]   项目进村与乡村治理重构——一项基于村庄本位的考察 [J].
李祖佩 .
中国农村观察, 2013, (04) :2-13+94
[4]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J].
王劲晓 ;
杨文斌 .
河南社会科学, 2012, 20 (12) :79-80
[5]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