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制供给的“内卷化”及其矫正

被引:20
作者
李锋 [1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 西南政法大学县域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项目制; “内卷化”; 供求偏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村税费改革后,项目制逐渐成为向农村地区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然而,这种超越科层制的供给方式却遭遇了"内卷化"的现实困境——项目投入的数量和密度持续增长而供给的效能却一直难以提高。项目承载的公共产品经常无法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农民对"需求外"的产品也表现出无奈和抵触的情绪。供求偏离的结构性失衡不仅降低了转移支付资金的运作效能,也极大地消解了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效果。在项目制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健全村民表达集体偏好的公共选择机制、完善项目链上各主体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项目资金多元组合的运作机制、构建农民体验主导的多维评估机制是使项目走出"内卷化"困境的现实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项目内卷化负债——基于安徽G县的调研与思考 [J].
孔卫拿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4) :49-64+127
[2]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 兼论“项目治国” [J].
周飞舟 .
社会, 2012, 32 (01) :1-37
[3]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
[5]   “内卷化”概念辨析 [J].
刘世定 ;
邱泽奇 .
社会学研究, 2004, (05) :96-110
[6]  
国家的视角.[M].(美) 斯科特 (James;C.S.)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