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19
作者
罗小锋 [1 ]
袁青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技术进步; 农村劳动力; 耦合协调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083304 ;
摘要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发展条件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与测度分析——以新疆为例 [J].
高志刚 ;
华淑名 .
中国科技论坛, 2015, (09) :121-126
[2]   城镇化与农业技术效率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刘克非 .
统计与决策, 2015, (09) :115-117
[3]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J].
魏金义 ;
祁春节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1) :90-96
[4]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J].
王新越 ;
秦素贞 ;
吴宁宁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4, (04) :69-75
[5]   城镇化、非农技术与农业技术变迁——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 [J].
刘维奇 ;
韩媛媛 .
科学学研究, 2014, 32 (02) :211-217
[6]   城镇化与农业技术变迁的互动机制——基于中国数据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J].
刘维奇 ;
韩媛媛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01) :87-99
[7]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J].
方叶林 ;
黄震方 ;
段忠贤 ;
王坤 .
经济地理, 2013, 33 (12) :195-201
[8]   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 [J].
王丽芳 ;
苏建军 ;
黄解宇 .
农业技术经济, 2013, (08) :98-104
[9]   外出务工经历与农村劳动力新技术获得 [J].
石智雷 ;
王佳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 (02) :48-56+159
[10]   农业技术效率改进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中西部六省为例 [J].
宋元梁 ;
胡晗 ;
宋光阳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 27 (11) :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