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被引:73
作者
魏金义 [1 ,2 ]
祁春节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要素禀赋; 耦合度; 耦合协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性,并对各地区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速度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步伐;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性没有发生明显波动,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且呈现出"U"型的变化趋势;1981—2011年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已由改革开放初的低度耦合协调发展成为高度耦合协调;各地区间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地区两者间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度耦合协调型,北京和西藏两地仍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仅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省为高度耦合协调型。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选择与当地要素禀赋相适应的技术类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技术本身的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面板数据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姜劲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2
[2]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彭亮.四川大学.2003, 01
[3]   中国区域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匹配差异:1996-2010 [J].
张月玲 ;
叶阿忠 .
财经研究, 2013, 39 (12) :100-114
[4]   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 [J].
王丽芳 ;
苏建军 ;
黄解宇 .
农业技术经济, 2013, (08) :98-104
[6]   农地整理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的影响——基于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农户调查 [J].
田甜 ;
杨钢桥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2) :84-89
[7]   产业技术选择与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的耦合效应分析 [J].
鞠晓伟 ;
赵树宽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3) :71-80
[8]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时空变异特征——以湖北省为例 [J].
聂艳 ;
雷文华 ;
周勇 ;
王宏志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 (11) :56-62
[9]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吴玉鸣 ;
张燕 .
资源科学, 2008, (01) :25-30
[10]   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规律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1) :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