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124
作者
方叶林 [1 ]
黄震方 [1 ]
段忠贤 [2 ]
王坤 [1 ,3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空间分析;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12.006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X196 [环境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2 ; 0201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大陆31个省级区域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旅游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排名,提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主要研究结论为:2001—2011年省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均值位于(0.5,0.8)之间,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协调度均值位于(0.3,0.5)之间,总体上属于中度耦合协调。省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有所增大,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加强。未来东中部地区需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改善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的投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石家庄经济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演化分析 [J].
李双江 ;
胡亚妮 ;
崔建升 ;
沈洪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04) :8-15
[2]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高楠 ;
马耀峰 ;
李天顺 ;
白凯 .
旅游学刊, 2013, 28 (01) :62-68
[3]   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 [J].
马丽 ;
金凤君 ;
刘毅 .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1299-1307
[4]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J].
方叶林 ;
黄震方 ;
王坤 ;
涂玮 .
经济地理, 2012, 32 (08) :149-154+35
[5]   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J].
孙平军 ;
丁四保 ;
修春亮 .
城市规划, 2012, 36 (05) :38-45
[6]   中国水贫困与经济贫困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J].
王雪妮 ;
孙才志 ;
邹玮 .
中国软科学, 2011, (12) :180-192
[7]   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
刘定惠 ;
杨永春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7) :892-896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195-200
[9]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系统能值分析 [J].
李洪波 ;
李燕燕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5869-5876
[10]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 [J].
王琦 ;
陈才 .
地理科学, 2008, (02) :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