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信发展的法治基础

被引:46
作者
陈兵
机构
[1] 南开大学法学院
[2] 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可信发展; 反垄断; 侵权责任认定; 数据算法安全;
D O I
10.19916/j.cnki.cn31-2011/d.2023.04.008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103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其功能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张,尤其是近期爆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服务,在多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信”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内涵在域内外政策及实践中大致可总结为“可操控、可解释、可问责”等要求。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所潜在的“技术+资本”垄断、伦理道德标准不清、侵权责任模糊以及数据安全风险等新问题,引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信任危机。基于此,建议以竞争治理、伦理治理、侵权治理以及安全治理等为基点,通过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要素治理,科学审慎引入事前监管,平衡鼓励创新与保护竞争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伦理规范;搭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生产者责任和使用者过错的侵权责任认定规则,从技术和制度层面加强数据算法安全等四个方面夯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信发展的法治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构设平台互联互通下多元主体利益平衡机制方案——以新《反垄断法》施行为契机 [J].
陈兵 ;
林思宇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6) :119-133
[2]   网络平台监管的算法问责制构建 [J].
张凌寒 .
东方法学, 2021, (03) :22-40
[3]   人工智能对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挑战及应对 [J].
李坤海 ;
徐来 .
重庆社会科学, 2019, (02) :55-65
[4]   论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 [J].
刘小璇 ;
张虎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09) :105-110+149
[5]   人工智能产品侵权的责任承担 [J].
梁鹏 .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 37 (04) :11-14
[6]  
陈兵,林思宇.如何看待ChatGPT爆火背后潜在的法律风险[N].第一财经日报
[7]  
《第一财经日报》最具影响力、创新力股改方案排行榜[N].第一财经日报,200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