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挑战及应对

被引:20
作者
李坤海
徐来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侵权构成; 体系冲击; 区别对待归责;
D O I
10.19631/j.cnki.css.2019.02.006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给市场经济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导致了人工智能侵权现象的逐渐增多。为了缓解新技术发展与受害者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侵权责任法需要及时作出回应。人工智能对侵权责任法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对责任构成要件的重新审视。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当前侵权责任法依然是人工智能侵权的重要维权依据,但在侵权归类以及归责原则两方面却受到冲击。在强智能时代,主体地位和责任证明将会成为问题焦点。从人工智能侵权特点出发,进一步厘清其对侵权责任构成体系的冲击表现,然后提出区别对待归责、行政监管体制、商业保险与智能基金、免责事由等多维度的应对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智能革命.[M].余来文;封智勇;刘梦菲;宋晶莹.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2]  
产品责任纠纷实务疑难问题解析.[M].王振兴.法律出版社.2016,
[3]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研究.[M].王利明; 周友军; 高圣平;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4]  
侵权责任法.[M].程啸; 著.法律出版社.2011,
[5]   智能汽车的侵权法问题与应对 [J].
殷秋实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 36 (05) :42-51
[6]   智能医疗机器人侵权的归责进路与制度构建 [J].
贾章范 ;
张建文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1 (04) :35-41
[7]   论机器人的法律人格——基于法释义学的讨论 [J].
陈吉栋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 (03) :78-89
[8]   人工智能产品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研究 [J].
张童 .
社会科学, 2018, (04) :103-112
[9]   如何为人工智能立法 [J].
郑戈 .
检察风云, 2018, (07) :16-17
[10]   人工智能视角下的民法问题分析 [J].
齐恩平 ;
曹一夔 .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8, 38 (01) :65-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