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机制(1978~2009年)

被引:69
作者
史修松
赵曙东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 空间计量;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1.01.004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引入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其分解要素的收敛性。研究表明:物质资本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全域性收敛。在经济增长的源泉中,由于物质资本积累与效率改善控制经济增长收敛方向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人力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增长趋异。要保持中国未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将资本投入型增长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 [J].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张晓晶 ;
张自然 ;
王宏淼 ;
袁富华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4-20+122
[2]   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 [J].
张学良 .
世界经济, 2010, 33 (03) :126-140
[3]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J].
潘文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72-84+222
[4]   探寻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抑或TFP贡献 [J].
张学良 ;
孙海鸣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5) :36-45
[5]   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1978—2005 [J].
张茹 .
世界经济文汇, 2008, (02) :69-83
[6]   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 [J].
张晓旭 ;
冯宗宪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399-414
[7]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J].
鲁凤 ;
徐建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44-51+80
[8]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J].
吴玉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2) :101-108
[9]   我国地区经济的长期收敛性——一个新方法的应用 [J].
彭国华 .
管理世界, 2006, (09) :53-58
[1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 [J].
管卫华 ;
林振山 ;
顾朝林 .
经济研究, 2006, (07) :1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