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机制(1978~2009年)

被引:69
作者
史修松
赵曙东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 空间计量;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1.01.004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引入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其分解要素的收敛性。研究表明:物质资本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全域性收敛。在经济增长的源泉中,由于物质资本积累与效率改善控制经济增长收敛方向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人力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使得经济增长趋异。要保持中国未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须将资本投入型增长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 [J].
徐现祥 ;
舒元 .
经济学(季刊), 2004, (02) :619-638
[22]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 [J].
林毅夫 ;
刘明兴 .
世界经济, 2003, (08) :3-14+80
[23]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24]   中国省际长期经济增长绝对收敛的经验分析 [J].
张胜 ;
郭军 ;
陈金贤 .
世界经济, 2001, (06) :67-70
[25]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J].
刘强 .
经济研究, 2001, (06) :70-77
[26]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J].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03)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