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抑或TFP贡献

被引:26
作者
张学良
孙海鸣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经济增长分解; 数据包络分析(DEA); 全要素生产率(TFP);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09.05.005
中图分类号
F224.0 [数量经济学];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9 ;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四部分,发现平均而言,1993—2006年长三角132个县市区经济增长指数为4.81,其中物质资本、技术进步、效率改善与人力资本贡献的指数分别为3.18、1.52、1.13和1.23,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的实际经济增长;在省际层面上,主导江苏与浙江两省经济增长的因素也仍然是物质资本积累,我们只在上海市找到了TFP主导经济增长的证据;效率改善指数对长三角三省市TFP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差异的影响很大,这符合浦东开发以来长三角三省市改革、发展的历程;新经济地理学意义上的中心—外围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客观存在,狭义长三角16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地带。本文的研究可为长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新的估计 [J].
吴延瑞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827-842
[2]   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 [J].
吴玉鸣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2) :37-57
[3]   效率增进、技术创新与GDP增长——基于长三角15城市的实证研究 [J].
姚先国 ;
薛强军 ;
黄先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2) :60-66
[4]   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格局演化——长三角经济增长与空间差异格局的实证分析 [J].
杨上广 ;
吴柏均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1) :36-47
[5]   我国三大地带俱乐部收敛了吗?——基于1993~2004年人均GRP的数据分析 [J].
郭朝先 .
经济管理, 2006, (21) :76-80
[6]   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7]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0~2003 [J].
金相郁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7) :14-23
[9]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岳书敬 ;
刘朝明 .
经济研究, 2006, (04) :90-96+127
[10]   经济效率与地区平等: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与差距的实证分析(1978-2003) [J].
郝睿 .
世界经济文汇, 2006, (02)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