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思

被引:47
作者
王水兴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社会;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1 ;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不会改变,劳动者的社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技术进化中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取决于人们如何定义处在技术和社会双重进化中的"人类智能"和"人类"。人工智能代替人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展开过程,是人的劳动延展形式。人工智能不创造价值,不会使劳动阶级成为多余阶级,也不能自发消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人工智能"劳动"与人类劳动不具有等同意义。随着智能社会的深度发展,人工智能将代替社会的一般劳动,丰富和发展人的本质的自由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科技、创意、灵感、数据资源等非物能形态的生产要素在劳动过程中的作用将凸显。自由协作、人机协同、互利共享成为智能时代劳动内涵丰富和发展的方向。劳动正义和劳动解放成为促进智能时代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把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人工智能才能发挥促进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杠杆"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资本主义危机与社会主义前景 [J].
加桑迪别 ;
唐芳芳 .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1, 6 (01) :31-34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智能社会” [J].
孙伟平 .
哲学分析, 2020, 11 (06) :4-16+190
[4]   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治理路径探讨 [J].
傅莹 .
人民论坛, 2020, (36) :6-7
[5]   日本左翼学者眼中的“日本式抗疫” [J].
谭晓军 .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0, 5 (10) :75-80+96
[6]   信息文明时代的造世哲学 [J].
王天恩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22 (04) :9-16+105
[7]   人类解放的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J].
王天恩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0, (04) :180-187
[9]   资本主义智能化生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J].
赵敏 ;
王金秋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 (06) :72-82
[10]   “人工智能+”时代作为商品的数据及其哲学批判 [J].
王水兴 .
学术界, 2019, (10) :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