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智能社会”

被引:12
作者
孙伟平
机构
关键词
技术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 人工智能; 智能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正在迈入一种新型的技术社会形态——智能社会。智能社会具有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人机协同或人机一体化等基本特征。智能社会是智能科技"再结构"社会的产物,是以智能产业为代表、知识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智能经济社会。人们在其中建立了一种虚实结合的实践方式与新颖复杂的人机交往关系,并要求建立适应社会智能化的组织结构、治理方式和文化价值理念。"工业社会之后"的智能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智能社会为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正在提供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关键性的现实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6+190 +19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关于人工智能的价值反思 [J].
孙伟平 .
哲学研究, 2017, (10) :120-126
[2]   智能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 [J].
孙伟平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2 (04) :14-16
[3]  
社会5.0.[M].日本日立东大实验室.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4]  
超级智能.[M].波斯特洛姆.中信出版社.2015,
[5]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千年终结.[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黄慧琦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  
黑客伦理与信息时代精神.[M].(美)派卡·海曼(PekkaHimanen)著;李伦等译;.中信出版社.2002,
[8]  
后资本主义社会.[M].(美)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著;张星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9]  
知识经济.[M].(美)达尔·尼夫(DaleNeef)主编;樊春良等译;.珠海出版社.1998,
[10]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美)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著;高〓等译;.新华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