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级“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

被引:91
作者
邹利林 [1 ,2 ]
王建英 [3 ]
胡学东 [4 ]
机构
[1]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侨大学政治发展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3]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4]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用地”; 土地利用功能; 分类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研究目的:"三生用地"分类研究是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基础,而分类的关键在于科学识别及归并土地利用的各项功能。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三生用地"两级续分分类体系。研究结果:依据土地利用的产业属性、社会属性和管理属性将县域土地划分为17个类型,提出了"三生用地"的数量结构与组合结构两种分类表达范式。以南安市丰州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研究区生产、生活与生态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8.94%、19.07%、77.29%,涵盖了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用地、生产—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用地6种用地组合模式。生产用地与生活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一致性且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势平坦的沿江地带,而与生态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互补性且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用地组合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局部集聚、全局分散"的特征。研究结论: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吻合度较高,说明所建构的分类体系与表达范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 [J].
杨清可 ;
段学军 ;
王磊 ;
金志丰 .
地理科学, 2018, 38 (01) :97-106
[2]   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 [J].
刘继来 ;
刘彦随 ;
李裕瑞 .
地理学报, 2017, 72 (07) :1290-1304
[3]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黄安 ;
许月卿 ;
郝晋珉 ;
孙丕苓 ;
刘超 ;
郑伟然 .
中国土地科学, 2017, 31 (04) :88-97
[4]   市县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及核算模型解析 [J].
方创琳 ;
贾克敬 ;
李广东 ;
王岩 .
生态学报, 2017, 37 (15) :5198-5209
[5]   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 [J].
金贵 ;
邓祥征 ;
张倩 ;
王占岐 ;
李兆华 .
地理研究, 2017, 36 (03) :541-552
[6]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J].
黄金川 ;
林浩曦 ;
漆潇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3) :378-391
[7]   “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分析——以昌黎县为例 [J].
于莉 ;
宋安安 ;
郑宇 ;
简卿 ;
张蓬涛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 (02) :89-96
[8]   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宁波市为例 [J].
吴艳娟 ;
杨艳昭 ;
杨玲 ;
张超 ;
游珍 .
资源科学, 2016, 38 (11) :2072-2081
[9]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刘超 ;
许月卿 ;
孙丕苓 ;
刘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9) :1087-1099
[10]   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J].
扈万泰 ;
王力国 ;
舒沐晖 .
城市规划, 2016, 40 (05) :21-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