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

被引:339
作者
杨清可 [1 ,2 ,3 ]
段学军 [1 ,3 ]
王磊 [1 ,3 ]
金志丰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4]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长江三角洲核心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8.01.011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1204 ;
摘要
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利用1990、2000、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基于"三生用地"的土地利用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减少,生态用地稳定,及生活用地快速增加。(2)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0年的0.470持续降至2010年的0.444,整体质量有所恶化,较高质量区和高质量区面积与比重保持稳定。(3)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同时存在生态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生态环境改善小于环境恶化的趋势。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挤占则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J].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607-1618
[2]   基于DLS模型的城市土地政策生态效应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J].
吴健生 ;
冯喆 ;
高阳 ;
彭建 .
地理学报, 2014, 69 (11) :1673-1682
[3]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J].
崔佳 ;
臧淑英 .
地理研究, 2013, 32 (05) :848-856
[4]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变化影响研究——以伊洛河流域伊河上游地区为例 [J].
梁国付 ;
丁圣彦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635-640
[5]   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J].
张杨 ;
刘艳芳 ;
顾渐萍 ;
丁庆 .
地理科学, 2011, 31 (10) :1280-1285
[6]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7]   农地利用变化假说与相关的环境效应命题 [J].
李秀彬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1) :1124-1129
[8]   基于沙区土地功能分类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模式研究——以陕北榆阳沙区为例 [J].
易湘生 ;
王静爱 ;
岳耀杰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39-443+449
[9]   从观澜看深圳市特区外土地利用转型的必然性 [J].
郭素君 ;
张培刚 .
规划师, 2008, (08) :72-77
[10]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 [J].
陈婧 ;
史培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53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