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发包制下的府际联合避责:生成、类型与防治

被引:81
作者
李晓飞
机构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府际联合避责; 行政发包制; 避责联合体; 治理风险; 实际控制权;
D O I
10.19735/j.issn.1006-0863.2019.10.15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中国府际关系的行政发包制结构中,从治理风险"外溢性"和实际控制权"不确定性"双重维度审视避责行为可以发现,当治理风险溢出了地方(下级)政府"不确定"的实际控制权范围时,地方(下级)政府形成避责联合体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来自中央(上级)政府问责压力,这就是府际联合避责。府际联合避责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展开,纵向上形成了密切合作的避责联合体与结构松散的避责联合体,横向上形成了内部竞争的避责联合体与临时拼凑的避责联合体。府际联合避责的防治需要将公共事务治理的受益范围作为实际控制权的划分依据,将民生指标作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核心指标,构建动态精准的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部门代表性竞争”:对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一种解释 [J].
何艳玲 ;
钱蕾 .
中国行政管理, 2018, (10) :90-97
[2]   危机决策者避责策略的四种模式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J].
彭宗超 ;
祝哲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 2018, (04) :93-101
[3]   地方官员政绩激励的制度分析 [J].
陈家喜 .
政治学研究, 2018, (03) :72-80+128
[4]   权责分立与基层避责:一种理论解释 [J].
倪星 ;
王锐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5) :116-135+206
[5]   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 [J].
黄晓春 ;
周黎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11) :118-138+206
[6]   从压力型体制到督办责任体制:中国国家现代化导向下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型与机制创新 [J].
陈水生 .
行政论坛, 2017, 24 (05) :16-23
[7]   从邀功到避责:基层政府官员行为变化研究 [J].
倪星 ;
王锐 .
政治学研究, 2017, (02) :42-51+126
[8]   分权、争功与避责:简政放权改革风险的生成及消减 [J].
陶鹏 ;
童星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6, (02) :89-98+156
[9]   行政发包的组织边界 兼论“官吏分途”与“层级分流”现象 [J].
周黎安 .
社会, 2016, 36 (01) :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