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之商品化

被引:36
作者
郭明龙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人格权商品化; 财产规则; 责任规则; 候补性合同规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商品化系人格权立法中的重要议题,直接与间接个人信息在商品化机理和保护路径上存在较大差异。直接个人信息商品化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格权商品化,其机理类似于商标之品牌功能;通过从精神损害赔偿到财产损害赔偿之发展,其二元利益构成得到明确承认,直接个人信息保护路径应适用财产规则实现权利。间接个人信息商品化之机理在于其具有消除"不确定性"、识别目标之效用;为平衡人格权益保护与信息自由,间接个人信息保护路径应运用责任规则与候补性合同规则,遭遇被动商品化时一般须诉诸精神损害赔偿。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民法典制定 [J].
王利明 .
广东社会科学, 2012, (01) :5-17
[2]   论利益平衡视野下的个人信息权制度——在人格利益与信息自由之间 [J].
齐爱民 ;
李仪 .
法学评论, 2011, 29 (03) :37-44
[3]   论精神损害赔偿中的“侵权人获利”因素 [J].
郭明龙 .
法商研究, 2009, 26 (01) :53-61
[4]   论形象权的独立地位及其基本内容 [J].
杨立新 ;
林旭霞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2) :51-58
[5]   论声音权的独立及其民法保护 [J].
杨立新 ;
袁雪石 .
法商研究, 2005, (04) :103-109
[6]   商品化权:人格符号的利益扩张与衡平 [J].
谢晓尧 .
法商研究, 2005, (03) :81-87
[7]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 [J].
马俊驹 ;
张翔 .
法学研究, 2004, (06) :46-57
[8]   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 [J].
吴汉东 .
法学, 2004, (10) :77-89
[9]   鲁迅肖像权问题 [J].
冯象 .
读书, 2001, (03) :125-134
[10]  
侵权责任法研究.[M].王利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