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之商品化

被引:36
作者
郭明龙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人格权商品化; 财产规则; 责任规则; 候补性合同规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商品化系人格权立法中的重要议题,直接与间接个人信息在商品化机理和保护路径上存在较大差异。直接个人信息商品化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格权商品化,其机理类似于商标之品牌功能;通过从精神损害赔偿到财产损害赔偿之发展,其二元利益构成得到明确承认,直接个人信息保护路径应适用财产规则实现权利。间接个人信息商品化之机理在于其具有消除"不确定性"、识别目标之效用;为平衡人格权益保护与信息自由,间接个人信息保护路径应运用责任规则与候补性合同规则,遭遇被动商品化时一般须诉诸精神损害赔偿。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M].洪海林; 著.法律出版社.2010,
[12]  
人格权法.[M].(日) 五十岚清;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3]  
个人数据信息的法律保护.[M].蒋坡;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M].周汉华; 著.法律出版社.2006,
[15]  
信息经济论.[M].王宪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6]  
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美)科斯(Coase;RonaldH.)著;盛洪;陈郁译校;.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