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益平衡视野下的个人信息权制度——在人格利益与信息自由之间

被引:115
作者
齐爱民 [1 ]
李仪 [1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2] 重庆三峡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人格尊严; 信息自由; 利益衡量; 实质判断;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1.03.012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保护的目的在于维护人格尊严,而信息自由则是促进社会公正透明的重要保障。人格保护与信息自由背后的价值冲突导致了二者在实证中的对峙,也使制度设计者在利益取向上陷入困境。为平衡两种利益,立法者应采取大陆法系界定权利要素的方式,科学厘定个人信息权的内涵和边界;而裁判者面对立法的僵化,需要在个案中依据一般条款对个人信息权和信息自由之冲突进行利益判断与衡量,从而实现二者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比例原则释义学结构构建及反思 [J].
姜昕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5) :45-56
[2]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J].
刘德良 .
法学研究, 2007, (03) :80-91
[3]   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基础 [J].
刘作翔 ;
徐景和 .
法学研究, 2006, (03) :16-29
[4]   论比例原则 [J].
王名扬 ;
冯俊波 .
时代法学, 2005, (04) :20-25
[5]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 [J].
蔡定剑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2) :56-67+205
[6]   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 [J].
郑贤君 .
法学研究, 2002, (02) :45-56
[8]   试论个人数据与相关的法律关系 [J].
汤擎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5) :40-44+69
[9]  
人格的商业利用[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澳) 史密斯, 2007
[10]  
法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谢晖,陈金钊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