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114
作者
谭志雄 [1 ,2 ]
张阳阳 [1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重庆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投入产出模型; 熵值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812 [中国财政];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20203 ;
摘要
本文基于199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到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排放呈负相关。从地区角度来看,意味着我国财政分权度高的东部地区拥有充足的环境治理资金,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并减少环境污染。此外,随着东部地区大部分污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环境污染排放量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财政分权度较低的中西地区财政资金相对匮乏,企图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以发展经济会因为高负荷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而难以实现。从环境污染性质来看,研究发现前一期污染排放与当期污染排放呈正相关,即环境污染是一个连续、累积的过程,而合理的财政分权可以促使当地政府及时治理当期污染,从而避免环境污染的"棘轮效应",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也相应影响了环境污染排放。研究表明,扩大出口会加速环境污染排放,而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因此,引进国外先进的最终产品不仅可以替代国内生产的污染,而且其带来的技术效应与示范效应会加快出口部门转型,推动绿色生产。研究还发现,消费并不会导致环境污染排放增加,因此不能"因噎废食"地抑制消费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此外,资本存量的增加将促进环境污染排放,并且资本投入比重变化的速率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地方政府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增长速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J].
张欣怡 ;
王志刚 .
现代管理科学, 2014, (04) :36-38
[2]   财政分权、政府激励与环境治理 [J].
刘琦 .
经济经纬, 2013, (02) :127-132
[3]   财政分权、晋升激励与环境污染: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J].
郭志仪 ;
郑周胜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3) :103-107
[4]   中国式财政分权会增加环境污染吗 [J].
闫文娟 ;
钟茂初 .
财经论丛, 2012, (03) :32-37
[5]   财政分权对中国环境污染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 [J].
薛钢 ;
潘孝珍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1) :77-83
[6]   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碳排放的视角 [J].
张克中 ;
王娟 ;
崔小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10) :65-75
[7]   中国工业水污染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 [J].
郭志仪 ;
姚慧玲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 26 (05) :97-103
[8]   地方环境监管困境解释——政治激励与财政约束假说 [J].
张凌云 ;
齐晔 .
中国行政管理, 2010, (03) :93-97
[9]   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修正 [J].
李猛 .
经济评论, 2009, (05) :54-59
[10]   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J].
潘孝珍 .
地方财政研究, 2009, (07) :29-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