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环境监管困境解释——政治激励与财政约束假说

被引:86
作者
张凌云
齐晔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理性人; 政治激励; 财政约束; 环境监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83305 ;
摘要
本文将地方政府视作理性人,对其在政治晋升和财政制度环境下的环境监管困境进行了分析。假设地方政府兼具政治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多重理性特征,既追求政治权力也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还关注个人声望,行为上表现为追求政治晋升和充裕地方财政。中国现行的政治激励体系暗含着"GDP至上"的潜规则,地方政府为提升政绩必然专注于经济发展。分税制改革以来的财政体制下,事权和财权不相匹配的矛盾在基层政府表现突出,财政压力也促使其选择优先发展经济以充裕地方财政。现存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环境短期内难以更改,因此,地方政府面临着环境监管的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环境年鉴.[M].《中国环境年鉴·环境监察分册》编委会编;.海洋出版社.2005,
[2]   “绿色GDP”在干部考核中的适用性分析 [J].
齐晔 ;
张凌云 .
中国行政管理, 2007, (12) :26-30
[3]   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 [J].
王永钦 ;
张晏 ;
章元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7, (01)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