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霾、霾雾并存、浓雾的演变及对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0
作者
田小毅
袁成松
机构
[1] 南京交通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低能见度; 浓雾; 霾雾; 判别; 消散;
会议名称
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会议时间
1600-01-01
会议地点
中国浙江嘉兴
中图分类号
P427.2 [能见度、浑浊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070601
类型
摘要
根据沪宁沿线26个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每分钟一次的要素监测表明:霾、雾对能见度都有影响,但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条件适宜时,可以互相转化演变,其间有个并存的阶段,认识这些差异及变化的条件对提高低能见度预报水平、做好交通气象服务是有益的。本文剖析了丘陵地区谷地霾抬升以及多雾和雾出现时间早、维持时间长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浓雾的局地性和交通沿线能见度的差异。大范围连续数日的大雾大多与大范围的霾有关,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夜间辐射降温,雾的因素增多,能见度下降,至白天,能见度又略有好转,持续数日,需强冷空气南下方能驱散。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0
页数:6
共 50 条
[1]   环境雾对高速公路能见度影响分析 [C]. 
陶双成 ;
汪平 ;
邓顺熙 .
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
,2005
[2]   安徽省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状况及雾对交通影响初步分析 [C]. 
周建平 ;
吴和红 ;
刘承晓 ;
王传辉 ;
江春 .
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3
[3]   新型雾霾及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研究 [C]. 
王京丽 ;
刘旭林 ;
雷鸣 ;
韦涛 ;
刘金城 ;
聂凯 ;
阮顺贤 ;
缪宇鹏 .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4
[4]   北京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演变特征及物理分析 [C]. 
张利娜 ;
张朝林 ;
王必正 ;
曾庆存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
,1600
[5]   高速公路低能见度浓雾监测预报中的几点新进展 [C]. 
田小毅 ;
袁成松 ;
吴震 .
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1600
[6]   不同监测仪器对雾霾及大气能见度的观测差异 [C]. 
王京丽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
,2017
[7]   京珠高速公路低能见度(雾)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C]. 
包红军 ;
陈辉 ;
田华 ;
吴昊 ;
赵琳娜 ;
狄靖月 ;
杨晓丹 .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1600
[8]   华北平原低能见度雾霾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C]. 
付桂琴, ;
赵春生 ;
杨荣芳, ;
李江波 .
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3
[9]   基于散射式能见度仪的高速公路实时监控系统 [C]. 
刘俊娜 ;
唐怀瓯 ;
孔芹芹 .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1600
[10]   武汉市雾霾期间PM2.5浓度和气象因子对能见度影响分析 [C]. 
沈龙娇 ;
王建民 ;
胡珂 .
十一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