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冲突、国家治理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生

被引:50
作者
冯仕政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2]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国家治理; 社会冲突; 集体行动; 维稳;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5.05.005
中图分类号
D631.43 [公共秩序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603 ; 0838 ;
摘要
"群体性事件"是国家赖以布局维稳工作的中心概念,因而是观察维稳政治形成和变迁的重要窗口。本文试图揭示该概念的形成、演变,以及造成这一过程的社会逻辑和机制。研究发现,1949年后,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现象早已有之,但"群体性事件"概念直到1994年才诞生。并且,"群体性事件"最初只是公安部门用以描述其工作任务的一个治安概念,后才随着防控群体性事件上升为一项国家性的政治日程而上升为一个政治概念。"群体性事件"概念的形成及演变是社会冲突与国家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集体抗争的形态不断出新;另一方面,为了应对集体抗争,国家不得不不断刷新自己的观念、行为和组织。正是得力于这两个方面的循环递推,"群体性事件"概念遂能从无到有,并从治安概念发展为政治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89+243 +243-244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社会科学研究的困境:从与自然科学的区别谈起 [J].
赵鼎新 .
社会学评论, 2015, 3 (04) :3-18
[3]   “群体性事件”的新概念与新思维 [J].
魏治勋 ;
桑田 .
山东社会科学, 2014, (08) :45-50
[4]   从“维稳政治”到“法治中国” [J].
魏治勋 ;
白利寅 .
新视野, 2014, (04) :76-80+102
[5]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重构与防控对策——以犯罪学为视角 [J].
王晓楠 .
法制与社会, 2014, (07) :177-178
[6]   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 [J].
张淑凤 .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05) :84-87
[7]   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概念、分析要素与价值立场 [J].
王旭辉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6) :56-60
[8]   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概念、类型与性质辨析 [J].
肖唐镖 .
人文杂志, 2012, (04) :147-155
[9]   集体行为的概念系统与中国经验 [J].
刘浩然 .
法制与社会, 2011, (11) :277-278+290
[10]   群体性事件: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 [J].
曾海若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6 (06) :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