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新疆县域产业结构格局演化

被引:7
作者
闫人华 [1 ,2 ,3 ]
熊黑钢 [4 ,3 ]
张芳 [1 ,3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3] 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空间变差函数; 时空演替; 新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1975—2010年间8个年份的产业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运用空间变差函数和克里格(Kriging)插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五五"—"十一五"时期新疆县域产业结构分布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新疆县域产业结构水平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和自组织性较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也十分明显,但空间关联效应的作用范围有减小趋势。2000年以前,基台值逐渐增大,而块金值和块金系数不断降低;之后,出现前者减小,后两者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反映出前期(1975—2000年)县域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性不断增强,结构化分异对其影响日趋增大;而后期(2000—2010年)差异性减弱,随机性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东南—西北方向的产业结构水平均质性最好,而东北—西南方向上异质性显著,形成"高原—平原—洼地"的阶梯结构,成为推动新疆产业格局演化的主要作用方向。"五五"—"九五"期间,东北—西南方向区域间产业结构水平的差距日趋拉大。产业结构的"高原"面不断扩大至北疆、东疆的大部分区域,其峰值经历了"单簇峰→扩展三峰鼎立→连接天山北坡产业峰值带"的空间演化过程。而"洼地"范围变化较小,主要集中在南疆的阿克苏西南部、和田、喀什地区。"十五"时期以来,东北—西南方向区域间产业结构水平的差异性有所减小,"高原"面基本不变,但"洼地"范围明显向西南方向缩小至喀什地区,促使"平原"面范围不断扩大。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基础和区域政策环境是促使产业结构时空格局发生演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新疆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干旱区绿洲节水效益对多部门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研究 [J].
谭灵芝 ;
王国友 .
中国沙漠, 2011, 31 (05) :1247-1254
[12]   兰州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
陈兴鹏 ;
吴士锋 ;
周宾 ;
徐保金 ;
闫晓瑞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6) :31-35
[13]   新疆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J].
王静 ;
张小雷 ;
杜宏茹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4) :470-478
[14]   近60年来新疆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与机理分析 [J].
赵小芳 ;
耿建忠 ;
宋金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3) :1-7
[15]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王迎英 ;
曹荣林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3) :19-24
[16]   1978-2006年甘肃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J].
熊友云 ;
张明军 ;
刘园园 ;
金爽 ;
李瑞雪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2) :285-292
[17]   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 [J].
张耀光 ;
韩增林 ;
刘锴 ;
刘桂春 ;
张璐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192-2200
[18]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J].
靳诚 ;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9, 64 (06) :713-724
[19]   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分析 [J].
刘月兰 ;
李豫新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 (02) :71-74+78
[20]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湖北产业竞争力研究 [J].
张昌勇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7, (11) :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