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扩张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影响——以昌平区三镇为例

被引:17
作者
黄宝荣 [1 ]
张慧智 [2 ]
王学志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室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自然和农业景观; 景观连通性; 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是确保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以北京市三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乡镇为例,通过对1999、2004和2010年三期SPOT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三镇三个时期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Arc GIS空间叠加功能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1999—2010年三镇LULC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空间自相性和景观连通性分析,研究近十年来三镇建设用地的空间聚集特征以及自然和农业景观空间连通性的变化,分析城市扩张对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9—2010年三镇经历了剧烈的LUCC过程,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大幅增加,伴随的是农业用地和水域面积的急剧减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转移,特别是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明显。新增建设用地大多通过侵占原有建设用地周边的农业用地和林地,而实现"成片蔓延式"扩张;并造成了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连通性的急剧下降,危及到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公共政策等共同决定着三镇LUCC的结构、规模和空间分布,是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756 / 67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城乡结合部人-环境系统关系研究综述 [J].
黄宝荣 ;
张慧智 .
生态学报, 2012, 32 (23) :7607-7621
[3]   深圳市生态用地景观连通性动态评价 [J].
吴健生 ;
刘洪萌 ;
黄秀兰 ;
冯喆 .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 (09) :2543-2549
[4]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J].
李素珍 .
中国集体经济, 2012, (22) :1-3
[5]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形特征的动态变化——以广州市南拓区为例 [J].
陈明辉 ;
陈颖彪 ;
郭冠华 ;
罗俊彪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4) :520-525
[6]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J].
唐秀美 ;
陈百明 ;
路庆斌 ;
方琳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8) :159-163
[7]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结合部及其用地结构演变——以无锡市为例 [J].
杨山 ;
陈升 .
地理研究, 2009, 28 (05) :1255-1263
[8]   1932年以来北京主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特征与机制分析 [J].
匡文慧 ;
邵全琴 ;
刘纪远 ;
孙朝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 (04) :428-435
[9]   大城市边缘区LUCC驱动力的时空分异研究——以北京昌平区为例 [J].
蒙吉军 ;
严汾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2) :311-318
[10]   城市边缘区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J].
于伯华 ;
吕昌河 .
地理科学, 2008, (03) :34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