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40
作者
刘俊伶 [1 ,2 ]
夏侯沁蕊 [3 ]
王克 [3 ]
邹骥 [3 ]
孔英 [2 ,4 ]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2]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低碳经济与金融风险分析研究实验室
[3]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4] 约克大学经济系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工业部门; 自下而上模型; 碳减排; 低碳发展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020205 ; 0202 ;
摘要
工业是中国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对低碳转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工业模块的"自下而上"能源系统模型PECE-LIU2017,展望工业部门的发展与排放趋势,探讨不同情景下中长期低碳转型的可能路径。结果显示:①在充分发挥减排潜力的条件下,工业部门有望在202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50年排放量由基准情景的59亿吨下降到21亿吨;②能效提升是减排的关键,生产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有着重要贡献,但要实现2℃温升目标,还需在2030年后推广应用CCS技术;③工业部门的技术普遍较为成熟,2050年大部分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为负,节约的费用可以弥补新增投资,但CCS等技术仍需政府支持;④2050年前,工业部门能够以不到总低碳投资需求的10%贡献25.62%的减排量,低碳转型具有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接受性。中国工业部门应坚持在近期以成熟的能效技术为主、中长期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走出一条率先达峰及深度脱碳的转型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1+54 +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基于低碳、就业、经济增长多重约束视角 [J].
唐晓华 ;
张欣钰 ;
李阳 .
经济问题探索, 2018, (01) :147-154
[2]   基于自下而上方法的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强度演变趋势分析 [J].
曹植 ;
沈镭 ;
刘立涛 ;
钟帅 ;
刘刚 .
资源科学, 2017, 39 (12) :2344-2357
[3]   基于中国TIMES模型的碳排放达峰路径 [J].
马丁 ;
陈文颖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7 (10) :1070-1075
[4]   中国工业碳排放达峰的情景预测与减排潜力评估 [J].
王勇 ;
毕莹 ;
王恩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10) :131-140
[5]   基于LEAP模型的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碳排放影响情景分析 [J].
邓明翔 ;
李巍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02) :786-794
[6]   工业部门的碳减排潜力及发展战略 [J].
温宗国 .
中国国情国力, 2015, (12) :14-16
[7]   基于系统动力的城市工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J].
李虹 ;
徐樟丹 .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 (08) :227-231+243
[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工业结构调整与碳减排对策研究 [J].
任建兰 ;
徐成龙 ;
陈延斌 ;
张晓青 ;
程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4) :35-42
[9]   中国工业碳减排潜力估算 [J].
郭朝先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9)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