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工业结构调整与碳减排对策研究

被引:14
作者
任建兰
徐成龙
陈延斌
张晓青
程钰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碳排放效应; LMDI分解模型; LEAP模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424.0 [工业部门结构与比例关系];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控制和减缓碳排放是当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碳排放测算方法和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首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区)工业与碳排放的现状;然后利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运用LEAP模型,对黄区工业碳排放情景进行设置预测;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2005-2012年黄区碳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其中,重点控排行业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在85%以上;但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且处于相对脱钩状态。2经济总量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技术效率是碳减排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的减排效果不明显,这也意味着其减排潜力较大。3比较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强化低碳情景下的碳减排潜力最大,但此情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低碳情景下的发展模式相对较为合理。依据上述结论,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优化黄区工业结构、有效控制和减缓碳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黄河三角洲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J].
李盈 ;
王宝海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16 (02) :155-159
[2]   基于LEAP模型的上海长期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分析 [J].
常征 ;
潘克西 .
当代财经, 2014, (01) :98-106
[3]   中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 [J].
吴英姿 ;
都红雯 ;
闻岳春 .
华东经济管理, 2014, 28 (01) :47-50
[4]   中小城市工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与影响因素——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 [J].
丛建辉 ;
刘学敏 ;
朱婧 ;
汤争争 .
资源科学, 2013, 35 (11) :2158-2165
[6]   我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J].
张新红 ;
王哲如 .
工业技术经济, 2013, 32 (05) :123-129
[7]   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内蒙古碳排放实证研究 [J].
巩芳 ;
王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02) :36-40
[8]   “蓝、黄”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J].
王敏 ;
王传远 .
中国发展, 2012, 12 (01) :7-10
[9]   中国CO2排放强度下降的结构分解——基于1997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 [J].
李艳梅 ;
杨涛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605-611
[10]   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蒋金荷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59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