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O2排放强度下降的结构分解——基于1997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

被引:17
作者
李艳梅 [1 ]
杨涛 [2 ]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
[2]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低碳经济; CO2排放强度;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本文以中国1997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核算了CO2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1997年CO_排放总量为381788.56万t,强度为5.04t/万元。2007年CO2排放总量为775346.15万t,强度为4.23t/万元。10年间,CO2排放强度降低近2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促使CO2排放强度降低的因素分解为4种效应,即能源效率因素、能源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经济增长方式效应。计量结果表明,部门单位产出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和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造成CO2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其中以前者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是促使CO2排放强度上升的因素,并且前者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未来要实现2020年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结构和方式转变的节能减排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05 / 6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基于结构演进的中国低碳发展特征及潜力分析 [J].
张雷 ;
李艳梅 .
鄱阳湖学刊, 2010, (03) :18-25
[2]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J].
李艳梅 ;
张雷 ;
程晓凌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18-222
[3]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方法 [J].
梁进社 ;
郑蔚 ;
蔡建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853-864
[4]   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 [J].
沈利生 ;
王恒 .
经济研究, 2006, (03) :59-66
[5]   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 [J].
李景华 .
系统工程 , 2004, (09) :69-73
[6]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李艳梅.北京交通大学.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