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E/RICE模型中碳循环模块的比较

被引:6
作者
吴静 [1 ]
朱潜挺 [2 ]
刘昌新 [1 ]
王铮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3]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IAM; 碳循环; 陆地生态系统; 碳库; 全球气候和经济动态模型(DICE); 区域气候和经济动态模型(RICE);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X142 [环境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083001 ;
摘要
碳循环模型的正确构建是影响综合集成评估模型IAM(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模拟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DICE/RICE模型中的碳循环模型主要有两个,即Nordhaus单层碳库模型和Nordhaus三层碳库模型,但这两个模型的主要缺陷是不考虑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贡献,因此,引入了包含陆地生态系统的Svirezhev碳循环模型,并将其与Nordhaus单层碳库模型、Nordhaus三层碳库模型展开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历史数据的模型检验中,Svirezhev碳循环模型对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模拟的准确度优于其他两个模型。对于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模拟,3个模型模拟得到了至2100年的温度预测值分别为2.98,3.54,2.91℃,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为608.04,733.04,594.70μL/L。其中,Svirezhev碳循环模型的模拟值在3个模型中最低,表明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对抑制全球升温的贡献;而分析也发现Nordhaus三层碳库模型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碳库的模拟与实际观测值偏离较大。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DICE/RICE模型中使用的气候响应模块在短期温度模拟中对地表温度的初值较为敏感,在长期温度模拟中敏感度显著下降。总之,从碳循环机制的模拟性能而言,Svirezhev碳循环模型优于其他两个模型,而Nordhaus单层碳库模型虽然机制较为简单却保证了模拟的准确性,但Nordhaus三层碳库模型虽然丰富了碳库的表征,实际上各碳库的模拟准确性差,降低了模型的可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734 / 67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全球森林固碳潜力巨大(英文) [J].
刘迎春 ;
于贵瑞 ;
王秋凤 ;
张扬建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2, 3 (03) :193-201
[2]   研发投资对全球气候保护影响的模拟分析 [J].
吴静 ;
朱潜挺 ;
王铮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04) :517-525
[3]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J].
于贵瑞 ;
方华军 ;
伏玉玲 ;
王秋凤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449-5459
[4]   国际参与下的全球气候保护策略可行性模拟 [J].
王铮 ;
吴静 ;
李刚强 ;
张焕波 ;
王丽娟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407-2417
[5]   CO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 [J].
方精云 ;
朴世龙 ;
赵淑清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1, (05) :594-602
[6]  
气候保护的经济学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王铮, 2010
[7]  
Policy modeling on the GDP spillovers of carbon abatement polic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 Zheng Wang,Hua-Qun Li,Jing Wu,Yi Gong,Huan-Bo Zhang,Chen Zhao. Economic Modelling . 2009 (1)
[8]  
ENTICE-BR: The effects of backstop technology R&D on climate policy models[J] . David Popp. Energy Economics . 2005 (2)
[9]  
Endogenous induced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costs of Kyoto[J] . Paolo Buonanno,Carlo Carraro,Marzio Galeotti.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 2002 (1)
[10]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climate change modelling [J].
van der Zwaan, BCC ;
Gerlagh, R ;
Klaassen, G ;
Schrattenholzer, L .
ENERGY ECONOMICS, 2002, 24 (01)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