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

被引:50
作者
曾繁旭 [1 ]
黄广生 [2 ]
刘黎明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3]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社会抗争; 互联网; 虚拟组织; 运动企业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2 [社会团体];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1407 ; 050302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业主维权行动的深描,指出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一种新的社会运动组织模式正在形成。依托互联网的诸多技术优势,社会运动的参与者(比如维权业主)得以改变传统社会运动中从组织者到参与者的自上向下动员模式。虽然不存在明显的核心组织,但在松散的运动企业家群体的引导之下,通过在线协商和辩论,形成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相对民主的组织、动员和决策模式,这为有效动员和信任的培养提供了契机。而且这群运动企业家还适时运用各种策略,引导运动诉求、调整目标,达成集体认同的建构,从而消解虚拟组织的风险,缓解搭便车困境。透过对这一虚拟组织模式的讨论,本文将对互联网与中国社会抗争的研究有所增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8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 [J].
黄荣贵 .
社会, 2010, 30 (02) :178-197
[3]   互联网与业主集体抗争:一项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 [J].
黄荣贵 ;
桂勇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5) :29-56+243
[4]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集体行动研究:基于网络的视角 [J].
蔡前 .
求实, 2009, (02) :44-48
[5]   新媒体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 [J].
卢家银 ;
孙旭培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3) :10-14
[6]  
从堵路到“散步”:业主理性维权的新趋向[J]. 陈家喜.现代物业. 2008(05)
[7]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23+243
[8]   大众传媒、社会表达与商议民主——两个个案分析 [J].
李艳红 .
开放时代, 2006, (06) :5-21
[10]   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对北京市几个小区个案的考查 [J].
张磊 .
社会学研究, 2005, (06) :1-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