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社会表达与商议民主——两个个案分析

被引:52
作者
李艳红
机构
[1]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商议民主; 全国性报纸; 消息源; 民间立场; 个案分析; 消息来源; 收容遣送站; 新闻记者; 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 [国家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1990年代末期以来由传媒参与、促进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个案。在这两个个案中,社会表达得以实现,促成了公共商议,并导致了政府对商议基础上形成之民意的政策回应。本文的任务即是理解这一进程如何发生,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过程,试图对此进行理论诠释。新闻传媒的能动性及其所立基的基本价值立场是上述过程得以发生的关键,其能动性必须放在当代中国传媒的市场化、新闻专业文化的生成以及作为消息来源的“社会”的生成和活跃当中去理解。通过分析传媒能动性的来源,本文也讨论了当代中国传媒参与商议民主的现实,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持续存在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寻求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 [J].
梁莹 .
浙江社会科学, 2005, (06) :103-107+79
[2]   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现状、问题和对策 [J].
陈剩勇 ;
杜洁 .
学术界, 2005, (05) :35-47
[3]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 [J].
陈剩勇 .
浙江社会科学, 2005, (01) :26-30
[4]   论都市报的分化 [J].
孙玮 .
新闻记者, 2004, (12) :21-23
[5]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协商民主探析 [J].
朱勤军 .
政治学研究, 2004, (03) :58-67
[6]   这群为一个生命奔波的人 [J].
陈峰 .
南风窗, 2003, (13) :26-28
[7]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公法变迁 [J].
郁建兴 ;
刘娟 .
浙江社会科学, 2002, (05) :1-7
[8]   业主委员会与中国的市民社会 [J].
费梅苹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2) :57-64
[9]   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 [J].
高丙中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1) :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