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农经济会长期存在?——一个交易效率视角的探讨

被引:23
作者
杨德才
王明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小农经济; 交易效率; 交通运输条件; 货币问题; 制度供给;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6.05.010
中图分类号
F30 [农业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与社会分工未能进一步发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在静态的新兴古典模型中,交易效率外生改进会使经济体从自给自足向分工的方向演进,推动社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演进,使更多的人卷入分工与交易。据此可以认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整个社会的交易效率长期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区间内,未能突破使分工演进的临界值,使得维持自给自足为小农家庭的最优选择,从而社会分工无从发展,社会经济也就无法跳出小农经济状态。在中国的历史上最具备突破这一临界值的时期在16—18世纪,在对中西历史条件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从交通运输条件、货币问题、制度供给三个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时期未能实现突破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7+112 +1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11~18世纪中国的货币与货币政策 [J].
万志英 ;
王文成 .
思想战线, 2012, 38 (06) :74-78
[3]   贡赋、市场与物质生活——试论十八世纪美洲白银输入与中国社会变迁之关系 [J].
陈春声 ;
刘志伟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5) :65-81+158
[4]   中国古代社会私有财产权利分析 [J].
高玮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8 (01) :24-28
[5]   集团利益与国运衰变——明清漕粮河运及其社会生态后果 [J].
马俊亚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114-126+143
[6]   关于斯密型动力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林刚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 (04) :6-11
[7]   关于中国封建经济结构 [J].
宁可 .
学术月刊, 2006, (11) :128-137
[8]   内涵式发展与边际式变革——以传统市场为中心的中西比较 [J].
龙登高 .
思想战线, 2005, (04) :105-110
[9]   职权结构、产权和经济停滞:中国的案例 [J].
艾德荣 .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541-562
[10]   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关于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 [J].
张宇燕 ;
高程 .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4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