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证据

被引:14
作者
谭诗羽 [1 ]
吴万宗 [2 ]
夏大慰 [3 ]
机构
[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3]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关键词
国产化政策; 税收减免; 技术溢出; 汽车零部件制造; 产业政策组合;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7.04.007
中图分类号
F426.47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产业政策是否有效已成为当下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文章聚焦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国产化政策,并结合同时期的税收减免政策,利用2002-200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制造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车厂商对零部件厂商的纵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产化政策提升零部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机制,但市场规模的扩张和短期内市场垄断程度的上升也使零部件企业产生了技术改进的惰性;(2)国产化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差异:内资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多地从整车厂商的技术溢出中获益,外资企业则更多地从市场规模的扩大中获益,国有企业生产率受该政策影响不显著;(3)国产化政策与同一时期税收减免政策之间的关系存在两面性。国产化政策下,受税收减免的FDI向本土零部件企业发生了更多的技术转移,受税收减免的企业本身却缺乏效率改进的动力。上述结论带给新一轮中国工业改革的启示是:国产化政策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是有效的,特别是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政策导向有利于为新产业主体建设打下基础;但是产业政策同样不应被过度使用,制定政策应该重视政策工具在不同阶段的有机组合,取长补短,使各产业政策形成合力进而保证企业效率的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乘用车行业的纵向一体化与横向共谋实证分析 [J].
肖俊极 ;
谭诗羽 .
经济学(季刊), 2016, 15 (04) :1387-1408
[2]   国产化率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来自中国风电制造业的证据 [J].
付明卫 ;
叶静怡 ;
孟俣希 ;
雷震 .
经济研究, 2015, 50 (02) :118-131
[3]   政策工具视角: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J].
张大蒙 ;
李美桂 .
工业技术经济, 2015, 34 (01) :3-11
[4]   国产化率保护研究述评 [J].
叶静怡 ;
付明卫 ;
曹和平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8 (04) :34-40
[5]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历史变迁及绩效分析 [J].
尹栾玉 .
学习与探索, 2010, (04) :167-168
[6]   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效率的影响和渠道 [J].
路江涌 .
经济研究, 2008, (06) :95-106
[7]   后起国家现代汽车工业形成过程与政策研究 [J].
夏大慰 .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1993, (11) :73-78
[8]  
FDI Spillovers and Industrial Policy: The Role of Tariffs and Tax Holidays[J] . Luosha Du,Ann Harrison,Gary Jefferson.World Development . 2014
[9]  
UNDERSTANDING LOCAL CONTENT DECISIONS: ECONOMIC ANALYSIS AND AN APPLICATION TO THE AUTOMOTIVE INDUSTRY*[J] . Francisco M.Veloso.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 2006 (4)
[10]  
Competition in taxe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 Ronald B. Davies,Christopher J. Elli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200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