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

被引:183
作者
余胜泉
王琦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教师; 人机协同; 认知外包;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9.04.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呈现增速越来越快、体量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人类教师的认知能力难以驾驭信息的不断变化,要想适应这种变化,就需要借助外部智能设备作为人脑的认知外包进行信息处理和思考,"AI+教师"的认知外包将成为常态,也是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同的主要形式。根据教师工作智能形态的不同,"AI+教师"的认知外包将实现人脑内部认知网络与设备外部认知网络之间的不同层次的连接,使得机器可以外包教师在数据计算、特征感知、模式认知和社会交互四个层面的智能;以四层智能外包为基础,文章提出了"AI+教师"实现人机协同的教学分析框架,按协同过程中智能性和自主性递增主要包含AI代理、AI助手、AI教师和AI伙伴。最后在该框架的基础上,预测了未来人机协同教学的核心特征,期望为智能时代"AI+教师"的协作提供路径参考和应用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2+29 +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人工智能的育人助理系统——“AI好老师”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J].
余胜泉 ;
彭燕 ;
卢宇 .
开放教育研究, 2019, 25 (01) :25-36
[2]   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 [J].
祝智庭 ;
魏非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09) :5-16
[3]   “AI”时代未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J].
宋灵青 ;
许林 .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07) :73-80
[4]   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 [J].
范国睿 .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8 (10) :69-74
[5]   人机协作: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与思维的转变 [J].
余胜泉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8, (03) :24-26
[6]   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 [J].
余胜泉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1) :16-28
[7]   基于学习元的双螺旋深度学习模型 [J].
余胜泉 ;
段金菊 ;
崔京菁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 (06) :37-47+56
[8]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J].
余胜泉 ;
王阿习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10) :1-9
[9]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异化与转型——基于社会分工演进的考察 [J].
张学敏 ;
张翔 .
教育研究, 2011, 32 (12) :68-72
[10]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 [J].
余胜泉 .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07) :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