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性之忧:法理学如何回应

被引:40
作者
陆幸福 [1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2] 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法律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主体性; 人工智能; 法理学; 人格尊严; 自主决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101 ;
摘要
近代以来,人超越于他物的主体性得以确立,其内容包括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自主决定、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性以及基于自身目的利用自然。然而,人工智能已经从以下方面挑战了人的主体性:冲击了人格尊严的基础,削弱了自主决定,降低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亟需法理学基于整体性反思和价值视角予以回应。法理学应采取的立场包括:注重人的道德主体性以彰显其独特性,明确反对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坚持对人工智能涉主体性应用的合法性审查。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中国速递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J].
曾铖 ;
叶美兰 ;
孙知信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 (02) :1-13
[2]   无人驾驶的前沿趋势 [J].
《学术前沿》编者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 (04) :20-21
[3]   人脸识别:“裸奔”时代的我们 [J].
段伟文 .
商学院, 2021, (01) :119-120
[4]   “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 [J].
陈龙 .
社会学研究, 2020, 35 (06) :113-135+244
[5]   制度变迁史视域下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的法理诠释 [J].
郭剑平 .
北方法学, 2020, (06) :123-133
[6]   人工智能伦理何以可能?——基于道德主体和道德接受者的视角 [J].
戴益斌 .
伦理学研究, 2020, (05) :96-102
[7]   论司法裁判的人工智能化及其限度 [J].
宋旭光 .
比较法研究, 2020, (05) :80-92
[8]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三重关系 [J].
雷磊 .
河北法学, 2020, 38 (02) :2-19
[9]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责任体系不必重构 [J].
冀洋 .
比较法研究, 2019, (04) :123-137
[10]   法律位格、法律主体与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 [J].
张绍欣 .
现代法学, 2019, 41 (04) :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