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

被引:65
作者
崔步礼 [1 ,2 ]
李小雁 [1 ,2 ]
姜广辉 [2 ]
张思毅 [2 ]
黄央奎 [3 ]
机构
[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青海省天峻县气象局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数字高程模型;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山地丘陵区; 青海湖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004 500 m且坡度小于25°的河源地区,多分布在北坡和东北坡上;其它用地主要分布在4 0004 500 m的坡度较大的斜坡或陡坡上。随高度、坡度增加,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坡向上呈现:平地>阳坡>阴坡。说明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布,且这种影响比较符合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871 / 8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   DEM在林地表面积计算中的应用研究附视频 [J].
陈吉龙 ;
武伟 ;
刘洪斌 .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05) :1348-1352
[3]   遥感地表真实面积和垂直投影面积差异的定量化模拟 [J].
李文航 ;
龚建华 .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 (04) :983-985
[4]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J].
李小雁 ;
许何也 ;
马育军 ;
王建华 ;
孙永亮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2) :285-296
[5]   1954年以来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J].
宋开山 ;
刘殿伟 ;
王宗明 ;
张柏 ;
金翠 ;
李方 ;
刘焕军 .
地理学报, 2008, (01) :93-104
[6]   地形因子对京西门头沟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J].
冯朝阳 ;
于勇 ;
高吉喜 ;
韩永伟 .
山地学报, 2007, (03) :274-279
[7]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 [J].
沈泽昊 ;
张全发 ;
岳超 ;
赵俊 ;
胡志伟 ;
吕楠 ;
唐园园 .
地理学报, 2006, (06) :633-644
[8]   基于DEM的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分析 [J].
刘瑞民 ;
杨志峰 ;
沈珍瑶 ;
丁晓雯 ;
伍星 ;
刘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1) :102-108+129
[9]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J].
杨丽 ;
谢高地 ;
甄霖 ;
冷允法 ;
郭广猛 .
资源科学, 2005, (04) :26-32
[10]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J].
潘竟虎 ;
刘菊玲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1)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