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户土地利用阶段差异及其对粮食生产和生态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中国; 农户类型; 粮食生产; 生态; 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土地利用通过改变陆地表面形态和土地利用强度对全球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保证生态多功能方面进行有效权衡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问题。中国处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转变过程中,研究中国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变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农户特征出发,率先提出了中国农户土地利用的四个阶段,分析了四个阶段的土地利用特征及其对于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中国农户存在"物质生存型"、"物质生产和利润优化型"、"利润最大化"和"景观效用最大化"四个阶段。在"物质生存型"阶段,农户土地利用满足家庭物质消费需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粮食安全水平低,农地的多功能得到发挥;在第二个阶段,农户土地利用处于"物质生产和利润优化阶段",农户土地利用集约度化程度提高,农地的生产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农地的其他功能不断弱化,此时的粮食生产接近粮食的技术生产水平,却是中国目前粮食安全的保障;在农户土地利用的"利润最大化"阶段,农户土地利用转型以效益为核心,耕地粮食水平与耕地的技术生产水平差异巨大,但是耕地的生产潜力最大,通过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可以实现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的生产功能强化,而耕地的其他功能弱化;在农户土地利用的"景观效用最大化"阶段,农户土地利用目标以发挥农地的多功能为主,而弱化了其生产功能。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的长期性,农户的四种类型将长期存在,根据农户土地利用阶段性特征,进行农户土地利用预期转型特征,制定既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可以保障全球生态安全的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与方法 [J].
孔祥斌 ;
刘灵伟 ;
秦静 ;
苗宇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4) :75-85
[2]   重新评价“以粮为纲”政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J].
宋乃平 ;
张凤荣 .
经济地理, 2006, (04) :628-631
[3]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6, (02) :139-145
[4]   都市何妨驻田园——基本农田保护与城市空间规划的一点设想 [J].
张凤荣 ;
赵华甫 ;
姜广辉 .
中国土地, 2005, (06) :13-14
[5]   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齐伟 ;
姜广辉 ;
颜国强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6) :747-753
[6]   基于农户利用目标的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齐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3) :50-57
[7]   集约化农区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徐艳 ;
齐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1) :12-20
[8]   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齐伟 ;
徐艳 .
地理学报, 2003, (03) :333-342
[9]   集约化农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徐艳 ;
齐伟 .
资源科学, 2003, (03) :57-63
[10]   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J].
李秀彬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3) :195-203